首页

高跟女王之家

时间:2025-05-25 11:52:22 作者:拜登患癌后首次公开露面:目前“感觉很好” 浏览量:28917

  中新社上海10月14日电 题:历史小说缘何拨动当代读者心弦?

  ——专访作家马伯庸

  作者 李鹏 范宇斌

  如今,《长安十二时辰》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《两京十五日》等中国历史小说,凭借想象丰富、故事精彩、代入感强等优势加速出海,打开了外国人“读懂中国”的新窗口。在中国作家眼中,中国历史小说缘何拨动当代读者心弦?迥异的文化背景是否会成为阅读的障碍?日前,著名作家马伯庸在上海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专访,对此作出解读。

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:

  中新社记者:从《长安的荔枝》到新作《食南之徒》,您的创作以小食物撬动大历史,相对于西方文学,美食题材和话题是否在中国文学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?

  马伯庸:美食作为独特的题材,是人类最大的公约数。虽然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语言、历史和文化,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是相通的。可以说,美食是一种“世界语言”,通过美食讲故事能够引发共鸣。

  小说《食南之徒》以西汉南越国为背景,讲述主人公唐蒙与美食的故事。《史记》载,唐蒙初到南越国时吃到一种名叫“枸酱”的美食,他发现这种酱产自蜀地,经夜郎国来到南越国。当时南越国“名为外臣,实一州主也”,唐蒙于是建议汉武帝出奇兵,取道夜郎制服南越,结果促进了西汉在西南地区的开发,设立了“犍为郡”。

  一个因美食改变国家版图的故事激发了我的创作兴趣,史书记载往往是简略的,于是文学创作有了用武之地。任何食物的存在都有它的理由和可取之处,应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每一种食物。在文学创作中,食物可以更好地呈现农耕民族、海洋民族、游牧民族等不同群体迥异的生活方式、性情表达、民俗文化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。

  中新社记者:泰国“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”曾在曼谷举办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读者交流活动。您的作品写的都是中国古代的人和事,历史小说为何吸引当代读者?

  

马伯庸翻看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。受访者供图

  马伯庸:近年来,中国小说引发海外读者关注,我的作品也被翻译成英语、俄语、西班牙语、葡萄牙语、泰语、越南语和日语等。事实上,我在写作时并未考虑到海外有如此多的受众,我的创作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,撰写的是中国历史故事。

  之所以引发海外读者关注,背后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辐射和影响。如东南亚国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,早年间他们喜欢看中国电视连续剧《渴望》、读金庸小说,如今又流行中国动漫、言情剧、玄幻小说等,这是中国国际地位和文化输出能力整体提升的表现。

  通过与不同国家的读者交流,我愈发深刻体会到人类彼此间的共性大于个性。无论身处哪个国家、哪个文化圈,人们珍视的东西基本一致:对家庭的关心、对亲情的眷恋、对友情的渴望、对自我成长的表达……海外读者可能对中国历史并不了解,但他们能读懂作品中蕴含的人性,这种人性古今中外并无不同,也正是人性引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共鸣。

  法国文学家伏尔泰将《赵氏孤儿》改编成《中国孤儿》引入法国,法国人并不了解中国历史,但赵氏孤儿所蕴含的人性力量仍然能折服法国人。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,如荷兰小说家高罗佩写了《狄仁杰奇案》,让狄仁杰成为西方推理小说殿堂中的一员;日本历史小说家宫城谷昌光写了一系列春秋历史小说……这些作品以中国历史为背景,尽管外国作家对中国历史的理解程度各不同,但他们都能敏锐提炼出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共通之处。

  历史小说吸引当代读者,除了“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”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”这些道理外,更为关键的是让当代读者看到历史与当下的连接,并将个人经历置于不同时代场景中再体验。

  中新社记者:您的作品被评价为致力于对“历史可能性小说”的探索,“历史可能性小说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?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,为作家创作带来什么新灵感、新思路、新维度?

  马伯庸:“历史可能性小说”最大的特点在于找到古今连接点,当代读者阅读历史小说关注的不是历史本身,而是历史与自己的连接点。

  小说《长安的荔枝》取材于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这句古诗,但主人公的设置却不是唐玄宗和杨贵妃,而是一个将鲜荔枝从岭南运至长安的小吏。古代的很多小吏,包括一些普通人,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跟现代人的日常是非常相似的,能够产生古今共情。我的创作理念是,希望把那些没有受到特别关注的小人物故事,从历史长河中“捞”起来,只有理解小人物的生活及其所处的时代,才能反推并理解大时代变迁背后的真正动力。

  中国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,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讲故事。一方面,要透彻地理解中国文化;另一方面,要反观当下,了解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及大众关心的事物。只有具备以古观今、古今共情的能力,才能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,将老故事用新讲法呈现出来,引发当代人的共鸣。

  中新社记者: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提出过一个命题“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”,您如何处理好作品的历史感与当代性?同时,如何把握好“大事不虚,小事不拘”的写作原则,在历史的缝隙中展开想象,编织故事?

  马伯庸:历史可以分为“档案历史”和“真历史”。“档案历史”是指客观的历史事实,而“真历史”是指能够对现代产生作用的历史,才是被人们所感知的历史。

  克罗齐认为,历史需以当下现实为锚点,才能够进行讨论与重构。“当代史”不是以某个时间为界限,而是取决于历史事实能否与个体生命经验产生关联。在文学领域,可以将这句话略作引申:“一切历史小说都是当代题材小说。”文学作品讲的虽是历史掌故,倾注的却是作者对当下的观照,这样与作者同时代的读者看到后,自然会生发共鸣之心。回顾文学史,历经时间淘洗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,无一不具有跨越时代、感动读者的力量。

  小说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立意落在“守护长安”这个命题上,主角张小敬守护他所爱的城市,保护生活其间的百姓,他的言行超越了贵贱有别的封建社会陈规习俗。读者阅读时会下意识地联想到身边的警察、医护人员和消防队员等,想到那些默默守护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通人。这种个人体验与感动会移情到张小敬身上,与小说作者共同完成角色塑造。

  

2019年7月10日,游客在西安“大唐西市”正门广场拍照。电视剧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热播,使得西安的“大唐西市”成为新近网红“打卡”地。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

  所谓“大事不虚,小事不拘”的写作原则,可理解为历史小说创作的“三明治”理论。最上面的一层是历史重大事件无法改变,应尊重历史,一旦发生改变,不能称之为历史小说,而是幻想小说或架空小说。如描写秦始皇,就不能描写他没有统一天下,这不符合事实。

  最下面的一层是历史细节,对风土人情、典章器物等生活细节,力求考据精细。如玉米在明代传入中国前,中国人还吃不到玉米,类似这些细节要精准,避免“出戏”。

  中间的一层是“历史可能性”,即在历史上不一定发生而是可能发生,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,这件事情从逻辑上可能会出现,我希望在正史的“缝隙”中找到这些空白的地方,把它们填充起来,让他们在正史的背后构成一条完整的、虚构的,但合理的逻辑链条。

  中新社记者:从您的观察来看,迥异的文化背景是否会成为阅读的障碍?不了解中国历史的海外读者如何读懂历史小说?

  马伯庸:迥异的文化背景并不会成为阅读的障碍。曾经美国电影、日本动漫、欧洲小说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,中国受众并未感受到距离感。因此不需要为迎合海外读者,担心中国文化元素容易对海外读者造成理解障碍而降低门槛,只要产品内核、表现形式足够好,所有的门槛都不是门槛,都能够成为海外读者理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。

  同时,不要拘泥于只表达中国传统文化,中国还有现代化、具时代特征的新事物,如高铁、航空航天、网络小说、新国潮等,这些是当代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也是一种表达方向,同样能够获得海外读者的体认。

  以颇受日本读者关注的小说《两京十五日》为例,小说中涉及大量明代的专有名词,如锦衣卫、东厂、西厂等,但并不妨碍日本读者阅读。从他们的评论可以看出,他们普遍关注的不是那些难懂的名词,而是故事本身。他们甚至会因为阅读这部小说而对明朝产生兴趣,从而寻找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解读。只要故事足够精彩,海外读者自然会被吸引,并愿意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。

  

舞台剧《两京十五日》2022版剧照。剧方供图

  向海外读者讲述中国故事,首先要找到能够打动更多人的情感共鸣点以及与当下时代的连接点。中国文化非常复杂,应避免简单化叙事倾向,不要将海外读者视为幼稚无知的人而为他们科普。我们要做的是恰如其分地、严谨准确表达好中国文化。(完)

  受访者简介:

  

马伯庸。受访者供图

  马伯庸,民进会员,作家。曾获人民文学奖、朱自清散文奖、茅盾新人奖等。2005年开始发表作品,代表作有《长安十二时辰》《两京十五日》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《古董局中局》《长安的荔枝》《大医》等。

【编辑:房家梁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(第七届进博会)“老朋友”收获满满 提前签约第八届进博会

柬埔寨王国新闻部副国务秘书宋博·瓦纳利表示,媒体在保护、传承、宣传世界遗产方面不可或缺,希望各国媒体加强合作,讲好世界遗产故事,并促进文化等方面的交流。

“云南民歌大家唱”走进红河 万人共唱绚烂乐章

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广州办事处馆长李知勋表示,广州对韩国企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,这里拥有先进的制造业体系,为韩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,特别是在绿色环保技术等领域,广州能够与韩国企业形成互补效应。同时,广州人口密集且消费能力强,消费者对韩国的化妆品、时尚产品和食品有较高的认可度,为韩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。(完)

山东省委常委、秘书长张海波,已任职山东省政府

“这儿离家近,风景好,交通也方便,闲暇时间带着家人一起游玩,感觉身心都很放松。”太原市游客刘艳在晋中市榆次区小西沟村游玩后告诉记者。

探索政校企合作 青海东部门户冀“智汇河湟·才聚海东”

张晓刚表示,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,这一立场坚定明确。一段时间以来,美方大肆操弄涉台问题,企图通过对台军售、军事援助等手段助长“台独”气焰,上述行径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,严重损害中美两国两军关系,粗暴干涉中国内政,推高台海紧张局势。

特写:因为“一张照”,爱上一座城

北京大学博士生刘欣告诉记者:“我今天几度有点热泪盈眶的感觉。能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里参加这样的活动,我内心感受到更加温暖。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